close


「回憶是這般燦爛喧譁,告別的時刻卻是如此靜默.......」


花了幾天的時間,剛讀完一本小說。
書闔上的那一刻,一股莫名低落的情緒如漲潮般安靜卻又蓄勢洶湧的漲染而來。
從胸腔最底處的那根肋骨、到不太寧靜的心臟、蓋過喘不太過氣的肺,
最後漲到鼻腔...
腦袋竟有點暈眩了起來

然而這莫名滿漲的感覺
從聽見室友開門晃動鑰匙的聲音開始,幫她開了門,聊了幾句話語,她進了浴室,我赤腳走進書房,打開電腦,坐定在桌前,
然後打下這段話,這二十個字

之後
才開始發生


那爬上蘋果樹後來墜落的女人的心情,那些突然而來的情緒,那些失控,那些甜美,那些悲傷,那些熱情,那些那些
有些似曾相似
故事的開始就是個悲劇
從悲劇開始的故事,就算是平靜的結束時,也依舊是個悲劇的故事
若期待抽絲剝繭的過程會漸漸帶出意想不到的意外發現(一個比較可以釋懷的發現)
我想故事結束時的失落感一定更重
(或許低落的情緒會像風暴,來的更快,而且有些不快的感受)

總之,結局和我想的不同
就像書封面的引言所寫的那樣
如此靜默.....


或許我想太多了
或許沒有什麼低落的情緒
可能是天氣太熱
有點中暑的關係(所以頭發暈)

但今天真的很熱
怎麼能這麼熱
令人抓狂的無風的、安靜的、燥熱

11/6的今天
到處都很熱,也很熱鬧
圓山飯店、凱達格蘭大道很熱鬧
SOGO週年慶擠滿了人,很熱鬧

雖然和室友抱怨完馬先生百般無能的蠢事
可是頭依然暈眩

好吧
我只是想說,這本書還不錯看
可以看看

(但不一定你的頭也會像我這般發昏、暈眩、悶...)


就像現在
突然想起今天從敦化南路走到SOGO的路上
那兩個男人跟3隻小狗的事
(三隻小小狗看起來是要賣給有緣人的樣子)
我只記得小紙盒內的白色薄美犬,小小白白的身體,從紙盒中站立攀住紙盒邊緣,那可愛的模樣
那是我一直想養的小狗

不過我想沒有理由會讓我想教她學會說話
她只要記得去固定的地方尿尿吃飯就好
(笑)



Maigo
2008.11.06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巴別塔之犬
The Dogs of Babel


【內容簡介】

一個晚秋的黃昏裡,有個女人從蘋果樹上墜落而亡。這死亡到底是意外或自殺?無人知曉。而女人最後以仰躺的姿勢與世界告別之時,心裡到底是懷著絕望,或只是單純想以死來報復別人?也沒有人知道。唯一的目擊者,卻是這個女人心愛的狗「蘿麗」。

  女人的丈夫是個語言學家,因為思念妻子卻無從得知她真正的死因,竟然異想天開打算教蘿麗說話,讓牠說出當天出事的原因。也就在教狗說話的期間,這個男人逐漸開啟了和妻子之間的記憶之盒:從他們第一次為期一週的約會、信守彼此的時刻,而至妻子製做亡者面具、她對於亡靈世界的著迷、接連不斷詭異而殘破的夢境……至此,男人才漸漸拼貼出妻子的樣貌。

  男人最後是否能教會蘿麗說話?這個男人和這隻狗,各自擁有全然不同的世界,將會用何種方式找到他們共通的語言?他們之間那座語言的「巴別塔」是否真能建立起來?這將是作者企圖藉由這部小說給予讀者思考的地方:人都以為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共有一座巴別塔,以為自己瞭解那個最親近的人,以為彼此說著同樣的語言、心靈一致──然而,這座巴別塔是否真的存在,似乎只有在真相浮現之時才能知道答案。


【作者簡介】

  卡洛琳.帕克斯特,畢業於美利堅大學創作研究所。大學畢業後,曾經在書店工作三年,而後才全心投入創作。她的作品散見於「北美評論」、「明尼蘇達評論」、「夏威夷評論」、「新月評論」。《巴別塔之犬》是她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小說,甫一出版即引起熱烈迴響,有書評家說她具有強烈的阿言德風格:霧氣濃重的鬼魅深夜、古老的民間傳說、給予人如夢般的閱讀歷程;更有書評家讚許她是美國新生代作家之中最耀眼的一位。卡洛琳.帕克斯特現今與丈夫及兒子住在華盛頓特區,第二本小說Lost & Found即將出版。 


【譯者簡介】

  何致和,1967年生於台北。文化大學英文系,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。短篇小說曾獲聯合報文學獎、寶島小說獎、教育部文藝創作獎。著有小說集《失去夜的那一夜》、長篇小說《白色城市的憂鬱》。另有《酸臭之屋》、《惡夢工廠》、《時間線》、《人骨拼圖》、《戰爭魔術師》等十餘部譯作。目前正於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izuka 的頭像
    shizuka

    迷子詩樂園

    shiz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